2009年3月30日星期一

酒文化应该改革了

酒文化应该改革了
李耐久
近日,笔者参加一个聚会,由于主人劝酒太到位,致使一位朋友喝高了,说了一些不得体的话,弄得大家不欢而散。这引起了笔者对中国“几千年酒文化”的反思。参加工作十几年来,参与酒场不计其数,由于天生不是喝酒的材料,在酒场上大多保持沉默。沉默中,笔者就思考酒场上的事,从而对一些常规观点有了颠覆性的看法。
首先要颠覆的一个观点是:“喝酒看工作。”笔者认为这其实是祸国殃民、害人害己的胡说八道。工作就是工作,怎么能和喝酒混为一谈。国家信此道,国家得损失;个人信此道,个人受损害。有人说,咱们这个社会,不喝酒难办事。其实,正是因为大家都执着于这个错误观点,所以才造成了今天这个现状。要是大家都喝自助酒,互不强迫,那不是一样吗?
第二个要颠覆的观点是:“一切都在酒里。”一切都在酒里吗?笔者表示怀疑。笔者认为一切都在心里,心诚则灵。喝酒是形式,交流才是真正的内容。如果让形式冲淡了内容,就是大错特错。重心应该放在交流上,喝不喝、喝多喝少完全可以随意。
第三个要颠覆的观点是:“吃饭望人饱,喝酒望人倒。”单说这“喝酒望人倒。”表面看来,这说明主人实在,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地道,这不是害人吗?再一想,这并不是主人的错,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不自觉的就要这样做,我们要颠覆的是这个观点。
“酒场如战场”,所以才有了“舍命陪君子”。干吗要搞得这样残酷而不近人情?皇帝都被推倒了,人类进入了二十一世纪,酒文化也应该改革了。

本文发表在《莱芜日报 鲁中晨刊》
网址:http://www.laiwunews.cn/Article/laiwushehui/shizheng/200712/Article_20071205142336.html

2009年3月29日星期日

他人就是天堂

他人就是天堂
李耐久

家长每天都要对孩子说十遍以上:“你真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只讲优点,是交往的通行证,这一切都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中肯的、适当的称赞,会让人心生快乐,产生满足情绪,从而激发他向上的信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每个人都是要靠别人来证明的。孩子取得了成绩,希望教师来肯定;成人做了贡献,希望社会来肯定;我们写了博客希望博友来评论。所以,在博客里有这样一句话:“认真回帖是一种美德。”

  我写博客的经历不短了,支持我不断进行创作的主要动力,就是博友们的真诚的回复。推己及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回复,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在收获回复的同时,也不能忘了给别人回复。

  如果得不到回复,博友就会疏远博客;如果没人回复,或者少有人做回复的工作,那这个博客网站也要倒闭了。

  总而言之,是别人成就了自己,是博友成就了博客。所以,虽然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我却要说:“他人就是天堂”。

  地狱天堂存乎一心,害人即为地狱,爱人即为天堂。

本文被新墨家网站转载。
网址:http://www.xinmojia.cn/view.php?tid=188&cid=19

李老师——让我敬佩

李老师——让我敬佩

  莱城区教育网上久闻姜豫敏、李乃久两位老师的大名,总算有幸目睹两位老师的真面目,算是了却了一个心愿。 遗憾的是由于填表的事情耽搁了一个多小时,回来时候报告已经接近尾声,姜老师已经报告完毕,让我略感宽慰的是总算见到了他们本人,并且听了李老师的报告。当时迫于时间的紧张,我无暇顾及带笔记本,便匆匆赶往实验室,当时急切的心情让我狼狈不堪,但是我还是故作镇静的找了后排的座位坐了下来,此时李老师在作报告。
  同事告诉我,这个人就是李耐久,澳!原来是这么年轻的小伙子,这时我不仅佩服他的于他的文采,更惊讶于他的年轻了,原来听我们的校长偶尔谈过他,却没有想到竟是如此的年轻,印象中的教导主任应该是很成熟的粗犷的男人,却没有想到他和我的想象竟是大相径庭,应该说他是书生气十足的人。他的个性并不张扬,但是他眼睛中流露出来的精明强悍的气势足以让我 俯首佩服。 他的报告我是静心的听取的,他的谈吐略显紧张,但是他的每一句话都让我觉得他内容的广博深刻,让我震撼,给我启迪,他对读书的渴求,如饥似渴,达到了常人不能达到的境界, 他用每天喝几杯酒,几年喝几吨酒来作比喻读书的积少成多的道理,让我看到了他乐观豁达的境界,其实这种境界也是读书人才有的。 他叶公好龙的典故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浅显薄弱,顿觉自己的茫然和虚度光阴的罪恶。
  他的执著和不舍让我感动,他思想的敏锐和广博让我钦佩,他应该是我崇拜得人。
很遗憾没有听到姜老师的报告,感觉姜老师是一个外表粗犷的人,其实我从他的文字中能读出也是个细腻的人,是善于扑捉思想火花的有心人,他的《我的情人李耐久》足以印证。

本文摘自博友毕君的博客
网址:http://boke.lchedu.net/user1/1318/10476.html

一辆摩托带着一个家

一辆摩托带着一个家
李耐久

近日,笔者在钢城街头亲眼目睹了一场有惊无险的交通事故,至今想来还觉得心惊不已。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一名青年男子用摩托车带着妻子和孩子,打算由北向南横穿马路。由于来往车辆太多,摩托车暂时横在路边。另有一名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自东向西急驶。不知是他有急事,还是走路分了神,竟没有看到横在路边的摩托车,径直冲了上去。青年夫妇发现了这个情况,大声惊呼,中年男子听到惊叫,才明白眼前的情景,急忙向南拐弯,但还是晚了一点,他的摩托车擦到了青年男子的摩托车前轮,他本人与车一起贴着地面滑出近七八米才停下。青年男子的摩托车也向一旁歪倒,幸好被他用腿撑住。
中年男子伤得不重,很快就能自如地行动了。二人争执了几句,最终还是达成了谅解,双方自行离去,马路上继续着车来车往的热闹景象。
在大路上,我们都见过这样行走的家庭:一辆摩托一个家——— 夫妻前后坐,孩子在中间。这辆摩托上驮着的既是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也是命悬一线的危机。或许他们要回老家,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家里做好饭菜等他们赶去团聚;或许这车上的男子是家里惟一的收入来源,这车上的孩子又是家里的独苗;或许单位里还有这夫妻二人未做完的工作……这辆车上的负担太重了!

本文发表于《莱芜日报》,被“平邑金点子论坛”转载
网址:http://www.pyjdz.com/bbs/xiangxi.asp?id=25845

兼爱,从我做起

兼爱,从我做起
李耐久

  兼爱是取法于人心。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兼爱的种子:做学生的希望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做公民的希望政府官员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对待自己;做职工的希望老总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对待自己。但是,我们都犯了一个错误,我们老是希望别人兼爱,却不知道兼爱是从自己开始的: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兼爱,那么世上就没有一个兼爱之人了;每个人自己都兼爱,那么世人就都是兼爱之人了!
  “兼爱”就是“兼相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分亲疏厚薄,彼此相爱。是一种无差等的爱: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与对待别人的父母兄弟一样,对待自己的妻子儿女与对待别人的妻子儿女一样,对待自己的亲朋好友与对待别人的亲朋好友一样。是一种理想状态的大爱,可与西方的博爱相类比。《兼爱》现存上中下三篇,今选讲下篇。
  一、别是兼非,兼以易别:
  首先我们要明白两个概念:“兼”与“别”。“兼”就是“兼相爱”,也就是“兼爱”,指人与人之间相互爱着;“别”是“别相恶”,就是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不一样,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相互憎恶。墨子认为“兼相爱”是正确的;“别相恶”是错误的,应该用“兼相爱”代替“别相恶”。
  1、别非――“别相恶”是错误的
  墨子认为,仁人要做的事,就是要努力兴起天下的利益,除掉天下的祸害。那天下最大的祸害是什么呢?墨子列举了三个方面:
  第一,以强凌弱:大国攻打小国,大家族侵犯小家族,强大的劫掠弱小的,人多的欺负人少的,奸诈的算计愚笨的,尊贵的傲视贫贱的,这是天下的大祸害。
  第二,不守本分:做君主的不仁爱,做人臣的不忠诚,做父亲的不慈爱,做儿子的不孝敬,这也是天下的大害。
  第三,交相亏贼:身为下层贱民,用兵刃、毒药、水火互相伤害,这更是天下的大害。
  墨子分析这“众害之所自生”,不是因为爱人、利人,而是因为憎人、害人。憎人、害人就是“别相恶”,所以别相恶兴起了天下的大害,是不对的。
  2、兼以易别――拿“兼相爱”来代替“别相恶”
  墨子说,反对一个东西,就要拿另一个东西来代替它。反对“别相恶”,用什么来代替它呢?答案是用“兼相爱”代替“别相恶”。

  为什么“兼相爱”可以代替“别相恶”而制止天下的大乱呢?因为“兼相爱”在操作层面的一个核心要素是“为彼犹为己也”,就是说替别做事、替别人考虑就像替自己做事替自己考虑一样。如果人们对待别人的国家、别人的都城、别人的家族就像对待自己的国家、自己的都城、自己的家族一样,那就会出现“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侵害)”的局面,这是天下的大利益。
  天下众多的利益,不是出自憎人、害人,而是出自爱人、利人,爱人、利人就是“兼相爱”,“兼相爱”生出了天下的大利益,所以“兼相爱”是正确的,应该用“兼相爱”代替“别相恶”。
  3、以兼为正――用“兼相爱”来施政
  墨子论证兼是别非,兼以易别的道理,并不是单纯为了学术研究,他的目的是让君主用“兼相爱”来施政,从而兴起天下的大利。“以兼为正”会出现什么局面呢?墨子描述了三个方面:
  第一,实行“兼相爱”会有助于君主的视觉、听觉,让君主耳聪目明;会有助于君主的动作,让君主四肢强健。当然这是比喻。第二,实行“兼相爱”会让有道行的人能勤勉地相互教诲。第三,实行“兼相爱”会让年老而无妻无子的人有所奉养而终其天年;会让年幼体弱无父无母者有所依赖而长大成人。这就是用兼爱来施政出现的利益。
  墨子兴致勃勃地说到这里,突然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疑问:兼爱明明是好东西,能兴起天下的大利,为什么天下的士人都听说兼爱就非难它呢(皆闻兼而非)?


  二、不识天下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在这一部分里,墨子总结了“天下之士”非难兼爱的种种理由,并一一进行了反驳。大体说来,人们反对兼爱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1、虽善而不可用:好是好,但是无法应该于实际。
  面对这个观点,墨子说:如果真是应用而不可行,那么即使是我也会非难它;但是你们都说兼爱是好东西,哪里有好而不能用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墨子举了一个例子。
  假设这里有两个士人,一个执掌“兼相爱”,称为“兼士”;一个执掌“别相恶”,称为“别士”。“兼士”认为对待朋友的身体就像对待自己的身体,对待朋友的父母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所以他看到朋友饥饿,就给他东西吃;看到朋友寒冷,就给他衣服穿;看到朋友生病就给他治疗;看到朋友死去就埋葬他。兼士就是这样说和这样做的,而别士恰恰与之相反。
  再假设,有将士要顶盔挂甲,到疆场上去杀敌,生死难料;有士大夫要出使远方,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他们需要把父母妻儿托付于人照顾,他会托付于谁呢?肯定是托付于“兼士”,而不会托付于“别士”。
  所以墨子认为,人们是言语上反对兼爱,行动上选择兼爱,这是言语与行动不一致。很自然的,墨反问道:“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紧接着,墨子又以相同的方式,举了“兼君”(执掌“兼相爱”的国君)与“别君”(执掌“别相恶”的国君)的例子,说明天下万民,愿意跟从“兼君”的道理,从而论证了“以兼为正”的可行性。
  2、直愿之也,夫岂可为之物哉?――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意,根本做不到。
  有人甚至这样说:兼爱确实是仁义,但是要做到兼爱,其困难程度,就好比是提着泰山跳过长江、黄河一样,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面对这种说法,墨子用非常肯定的语气的说,提起泰山跳过长江、黄河,自古及今,有人以来,确实没人做过。但是“兼相爱”、“交相利”(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这是先代圣人尧、舜、禹、汤、文、武亲自实行过了的,怎么能说做不到呢?
  为了证明这一点,博学多识的墨子,引经据典,为我们举了四个例子。就像毛泽东读什么也读能读出“革命”来一样,墨子读什么也读出“兼爱”来。
  第一个例子是《尚书 周书 泰誓》中歌颂周文王的话:“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于四方(指天下),于西土(指周朝土地)。”墨子认为,这是说周文以博大无私的胸怀,兼爱天下。这就是文王的博爱,墨子说自己的兼爱是取法于文王。
  第二个例子是《大禹谟》中,夏禹伐有苗时发布的誓命:“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不是小子我敢发动战争,实在是有苗妄动,我是执行上天的惩罚。)”墨子认为,禹伐有苗,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兴起天下的大利益。这是禹的兼爱,墨子说自己的兼爱不过是取法于禹。
  第三个例子是商汤的言论。有一次,天下大旱,汤用黑色公牛祭告皇天后土:“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四方人民有罪,请让我来承当;我本人有罪,不要让四方人民承受。)”墨子高度赞扬了汤,说汤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却不害怕拿自身作为牺牲,祭告于天帝鬼神。这是汤的兼爱,墨子说自己的兼爱也不过是取法于汤。
  第四个例子是周诗里面的句子。周诗有云:“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墨子认为,这是说周文王与周武王为政公平合理,没有父母兄弟的偏私。这是文王、武王的兼爱,墨子说自己的兼爱是取法于文王、武王。
  有这些先代圣王做自己的支持者,墨子底气足多了,他反问到:“不识天下之人,所以皆闻兼(兼爱)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3、意不忠亲之利,害为孝――或许兼爱不符合双亲利益,有害孝道吧?
  面对这种观点,墨子分析到,孝子为父母考虑,必然是希望别人爱护、帮助自己的父母。希望别人爱护、帮助自己的父母,自己首先要爱护、帮助别人的父母。墨子还用《大雅》中“投桃报李”的典故说明这个问题:“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爱人的必被人爱,憎人的必被人憎)。”
  4、意以为难而不可为邪?――或者认为困难而不能做到吧?
  面对这种观点,墨子说,有比“兼爱”更困难的事情却做到了。他举了三件这样的事情进行证明。
  第一件事是“约食”。楚灵王喜欢细腰,于是当时士大夫纷纷节食减肥。每天只吃不超过一顿饭,用力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扶着墙才能走路。“约食”是这么困难的事,但是士大夫做到了,是因为楚王喜欢。
  第二件事是“焚舟”。越王勾践喜欢勇武之士,训练兵士多年,为了验证是否训练好了,就让人点火烧舟,然后击鼓命令将士向前。将士死于水火中的不计其数。焚烧身体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将士做到了,是因为越王喜欢。
  第三件事是“苴(音“居”)服”。晋文公喜欢粗布衣服,当时士大夫便穿粗布衣服,母羊皮裘,戴白帛帽子,穿草编的鞋子,入内可以见文公,出外可以上朝。穿粗布衣服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士大夫做到了,是因为文公喜欢。
  通过这三件事,墨子想告诉我们,人民是可以改变的,因为他们都看着君王。所以墨子说兼爱是对天下有利的事情,而且比上面三件事更容易做到,人们之所以认为“难而不可为”,是因为没有君王喜欢罢了。墨子做了这样的假设:假设有君主喜欢“兼相爱”、“交相利”,并且用奖赏来劝勉大家,用刑罚来威慑大家,那么众人靠近兼相爱、交相利的做法,就好比火苗向上,水流向下一样,在普天之下是不可防范得了的。(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三、此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兼爱是圣王的大道,天下万民的大利益
  这是本篇的收束部分,总结兼爱的重大作用,呼吁君子审察并推行兼爱。
  1、兼爱的政治意义:墨子总结了三个方面,(1)圣王之道;(2)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3)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由此墨子呼吁君子审察并努力推行兼爱为政。
  2、兼爱的社会意义:墨子说为人君的必须要仁义,为人臣的必须要忠诚,为人父的必须要慈爱,为人子的必须要孝敬,为人兄的必须要友善,为了弟的必须要恭敬。君子要想做“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那么兼爱不可以不实行。
  墨子在文章最后,再一次重复自己的观点:“此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
  这就是墨子的兼爱,他自己说是取法于先代圣王,其实,我觉得兼爱是取法于人心。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兼爱的种子:做学生的希望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做公民的希望政府官员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对待自己;做职工的希望老总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对待自己。但是,我们都犯了一个错误,我们老是希望别人兼爱,却不知道兼爱是从自己开始的: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兼爱,那么世上就没有一个兼爱之人了;每个人自己都兼爱,那么世人就都是兼爱之人了!
  兼爱,从我做起――这就是先哲墨子的良苦用心。

本文被“新墨家”网转载
网址:http://www.xinmojia.cn/view.php?tid=187&cid=24

伊利亚特 简介

伊利亚特 简介
李耐久

  《伊利亚特》讲述的是古希腊人和古特洛亚人之间的一场历时十年的战争。战争的起因和过程是这的:
  特洛亚是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上的一个城市国家。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小儿子帕里斯渡海出游,这一日就来到波斯。波斯的国王叫默奈劳斯,默奈劳斯热情地接待了帕里斯。一日默奈劳斯外出,王后海伦接见了帕里斯。海伦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帕里斯顿时不能自己。帕里斯也是一个英俊的王子,海伦对他也一时情迷,于是两人做了不合道德的事。后来,帕里斯要走了,他也把海伦抢到了海船上,海伦的态度非常暧昧,一方面她不愿背叛丈夫,一方面她又舍不得帕里斯,所以对于帕里斯抢她这一件事,她也是半推半就。
  默奈斯回来以后,发现妻子不见了,一打听,敢情是让自己的上宾帕里斯王子给拐跑了,默奈劳斯这个气呀!只气得暴跳如雷。他马上向希腊各邦各派求援,很快,一支征讨特洛亚的联军组成了!联军的统帅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加门农,联军的主将就是著名的大英雄阿喀琉斯,联军的参谋就是著名的奥得修斯(设计木马计的那个人。)。他们建造了坚固的海船,大军浩浩荡荡渡海来到特洛亚城下。
  特洛亚方面的主将就是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儿子、英勇善战的赫克托耳,也就是帕里斯的亲哥哥。双方开战,一打就是十年,十年当中,战争犬牙交错,残酷异常!就在战争的第十年上,希腊联军方面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险些使联军全军覆没。大统帅阿加门农抢了本该属于阿喀琉斯的战礼,阿喀琉斯大怒,退出了战争。这个战礼呢就是一个姑娘,她太阳神的祭祀的女儿,这位老祭祀想要赎自己的女儿,可是阿加门农不同意,老人伤心地回到特洛亚,向太阳神祈祷,太阳神决定惩罚希腊人。神的偏向、阿喀琉斯的退出加上旷日持久的战争,希腊士兵思乡心切,使得希腊人斗志低靡。
  在这种情况下,特洛亚大英雄赫克托耳,身显士卒,率领特洛亚大军奋勇杀敌,联军大败,一直退到了海边,躲进海船里,几乎放弃战争。
  特洛亚人洋洋得意,要不是又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使阿喀琉重返战场,特洛亚人真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事情是这样的:在希腊大军连连后退的时候,阿加门农多次派人请阿喀琉斯重返战场,并且向阿喀琉斯承认了错误,给阿喀琉斯开出了很高优惠条件,但是阿喀琉就是不出战。最终阿喀琉斯的一个朋友偷了他的战甲,上战场大战特洛亚人,结果被赫克托耳打死了。阿喀琉斯因朋友的死而痛不欲生,他终于提枪上马,重返战场!
  胜利的砝码马上偏向了希腊联军。特洛亚人节节败退。为了尽快结束战争,阿喀琉斯要和赫克托耳进行一场决斗。赫克托耳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应战。两个啸吼战场的大英雄开始了决定战争命运的一场比拼。最终在神的帮助下,阿喀琉斯打死了赫克托耳(说到这里,我的心情很不平静,因为我喜爱赫克托耳胜过阿喀琉斯)。得意忘形的阿喀琉斯把赫克托耳的尸体拴在马后面,在战场上狂奔!后来,阿喀琉斯在攻城时,被特洛亚人射死。
  特洛亚人心惶惶,城门紧闭,再也不敢应战,于是奥得修斯才设计了一个木马计,骗开城门,希腊联军长驱直入,毁灭了特洛亚城。历时十年的特洛亚战争宣告结束!  壮哉!悲哉!咦嘘唏!

本文被“知学爱问”网采用
网址:http://114.vsedu.com/browse/browse_detail.php?qid=19662

学习的魅力在于解放

学习的魅力在于解放
李耐久

  给学生上《运动的描述》这一节课。怎样描述运动呢?要看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要选一个参照物,然后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来说位置是否变化了。如果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其实很好明白。但是学生初学还是难免出错。我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教师从讲桌旁走过,讲桌相对于教师来说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个学生毫不犹豫地说:“静止的。”他认为,虽然你在走,但是桌子确确实实没有动嘛!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我想,主要原因就是生活经验“负迁移”的结果。以前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
  那么日常生活中的运动与静止概念和物理学中运动与静止概念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
  绝大多数情况下,日常生活中的运动与静止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尽管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物理学中的运动和静止是可以选择任何物体做参照物的。
  所以,对于讲桌来说,它的运动状态,就变得很复杂,难以用一句来确定了,只能进行相对性的描述:相对于地面讲桌是静止的;相对于桌上的书本,讲桌上也是静止的。相对于走动的教师,讲桌是运动的;相对于月亮、星星讲桌也是运动的。
  从以地面为参照物到以任何物体为参照物,这显示出了学习的魅力――解放。学习使我们从狭隘的空间里解放出来,触及到更深更远的领域。

本文被新浪博友“柏棣泊崖”转载
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848c1e0100btth.html

因爱而挑剔

因爱而挑剔
李耐久

尊敬的李老师:
  您好!近来工作很忙吧?
  我是山东省莱芜市辛庄镇铁车中学的物理教师李耐久。最近刚刚读完您的著作《创新之源――二十一世纪教育理念读本(最新修订版)》。这是一本非常及时、非常具有可读性的优秀教育读物,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阐述教育理论,起到了一般板着脸讲大道理的教育理论专著所起不到教育效果,读后受益匪浅。谢谢您给我们带来了这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现代人工作生活都很忙碌,大多爱读短小的、有教育意义文章。您的书恰好考虑到了这一点,以一篇篇发人深省、引人入胜的文章来传达教育理念,我们随时可以读,随时又可以放下。这种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您的文章,我尤其喜欢《我们为什么要诵读经典――关于经典诗文诵读的对话》这一篇。您给那些教师、家长代表的回答,我觉得可以用“完美”一词来概括。“我们要做一些根本性的工作”,这是多么浅显的道理啊,可是正是因为浅显,大多数人反而看不到了。现在我们这里也在坚持搞古诗文诵读活动,我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我每学期都要组织人对学生的古诗文诵读情况进行检查;到亲戚家做客,他们会让孩子为客人背诗,背得多了,家长们就喜笑颜开;坐车外出时,也会听到小学生在汽车里背诵古诗,引得乘客羡慕不已。可以说您所提倡的诵读经典运动已经深入人心,硕果累累。
  这本书里提到的其他专家当中,我非常喜欢的还有斯霞。她在课堂中随时随地、信手拈来的教育智慧让我敬佩不已,您所给的标题――《讲台上的梅兰芳》,更加深了我对她的敬佩。有时候,一个标题胜过千言万语。
  还有李希贵老师,不怕您笑话,虽然李希贵老师是我国教育界人人尽知的名人,但是我对他了解很少。在您的书里,选择了李老师的很多文章,使我看到了这位中国土生土长的教育大家的风采。我尤其喜欢他的这些文章:《“你到底还允许我们干什么?”》、《罚出来的规范》和《没有“心眼”的美国佬》。前一篇阐述学生管理应该从提倡入手。我们的规章制度,确实处处都是“不准”和“禁止”,这样学生就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能做,如果改为提倡,那学生就会觉得有许多事可以做。这简单的改动里包含着深刻道理,包含以人为本的精神;后两篇是讲美国教育状况的。读后让我明白:新的教育理念不应该体现在冠冕堂皇的言论里,而应该从教育教学过程的细枝末叶中自然的流露出来。
  另外,高峰老师的作品我也非常喜欢。《第一大板块:基本教育理念解读》中他的所有作品我都认真阅读、反复体味过了。我觉得他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给人以太多的启迪。可是我对他一点也不了解,上网也查不到对他的介绍。您能给我一点有关他的资料吗?

  尊敬的李老师,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在说一说我的看法。
  1、整本书选择了许多事例。但是我却发现这些事例大多是有关文科教师的。好像只有滕永波校长以前是教生物的,与理科有关。除此之外,几乎看不到数、理、化老师的影子。这让我这个物理教师感到沮丧,难道理科教师想有点出息比文科教师要困难吗?所以我建议李老师在以后修订本书时是不是加一些理科教师的典型事例?这样整本书会显得更均衡些。
  2、《第一大板块:基本教育理念解读》中的《成长:从家庭开始》专题,有几篇文章我觉得与整个专题虽然有联系但是有点游离。最明显的是《鼓励的效应》。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3、排版和印刷上的问题。
  (1)文字错误:《第三大板块:海外教育掠影》中有一篇李希贵的文章《美国的大学生活》(P273),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从12岁开始为一个黑人家庭做家教的义工,1岁为一位参议员做实习秘书,到现在这份工作,已经是第51份工作了……”“1岁”是不是印刷有错误啊?
  (2)文章重复:《第四板块:意味隽永的人生故事》里有一篇题目是《风落之果》(P330)的文章,在这篇文章的正文里面插入了另外的两篇文章:《请给世界一个微笑》和《猴子的实验》,而插入的这两篇文章与本板块开始的两篇是完全相同的。
这种情况还有好几处:P366《敬畏痛苦》与P343《敬畏痛苦》重复;P367《幸福的底线》与P340《幸福的底线》虽然署名不同,内容也有差别,但是看上去也是重复的。
  (3)有断行:P343《敬畏痛苦》的第三自然段中有一句话:“终于再抵挡不住疲倦,萨丹头一歪睡着了。”这句话中间有一个回车,结果一段变成了两段。
尊敬的李老师,我说的不知道有没有道理。我之所以看到了这些是因为我认真读了这本书,我之所以认真读这本书,是因为我喜欢这本书。因爱而挑剔,您该表扬我吧?
最后祝您工作顺利,今后能够写出更多的作品,为普通教师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

本文被《莱城现代教育网》收录
网址:http://www.lchedu.net/Article/lcjy/xxfc/200704/78.html

我们都是沙和尚

我们都是沙和尚
李耐久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
  每次给女儿讲《西游记》,一开口便是这句话。有一次,我忽然觉得这个说法有问题:除了唐僧以外,其他三位能称为“人”吗?
  我拿来《西游记》查看,在他们踏平坎坷、斗罢艰险走上新的征程之际,书中常用这样的说法:“唐僧师徒四众”,而不是“人”。当然,书中也有许多地方称他们为“人”,如“悟空弟兄三人”。仔细想一想,悟空弟兄三个,如果去掉妖的外貌、神的法力,剩下的也就是人的性情了。
  唐僧是一个善人。唐僧最大的“缺点”是人妖不分,可这正说明了他的善。物质世界里没有妖精,妖精是人心里生出来的,所谓“魔由心生”。唐僧的心里没有恶,在他眼里,一切人都是好人。如果人人都像唐僧这样,世间哪里还有妖精,世界岂不成了天堂。所以唐僧是真正的善人。
  孙悟空是一个超人。他有超出一般人的能力。悟空三棒子打死白骨精,唐僧一气之下将他赶回花果山。唐僧三人来到宝象国,猪八戒大吹大擂、大包大揽,要替国王救回百花羞公主。看到八戒去碗子山波月洞找黄袍老怪,我的脊梁骨直冒凉气,脸也一阵一阵地发红,心想:“丢人去吧!”果然,打了不久,八戒溜走,沙僧被抓,唐僧受辱。没有孙大圣,唐僧寸步难行。猪八戒义激美猴王,孙悟空赶来,我的心马上放到了肚子里:“行了,就看悟空如何搞定。”悟空一来,战况逆转,退妖怪,搬天将,收服奎木狼,解救唐僧,师徒二人合好如初。悟空的确具有超出一般人的能力。
  猪八戒是一个真人。他有“三动”:看到佳肴嘴就动——— 想吃,看到钱财手就动——— 想拿,看到美女心就动——— 想娶。他的表现反映出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他是一个真实的人。
  沙和尚是一个凡人。要说这沙和尚,打妖精吧,本领不够;给师傅解闷吧,嘴巴不甜;化斋饭吧,又飞得不快。在书中,沙和尚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他给我们的惟一印象是:一天到晚挑着一副担子在走。
  这是我以前对沙僧的认识。最近,我对他有了新的看法:我觉得沙和尚是师徒四人中最受人尊重的一个。
  请看,悟空常骂八戒“呆子”、“馕糠的夯货”,八戒也常骂悟空“猢狲”、“弼马温”,但是他们从来不骂沙和尚;唐僧更是时常骂八戒和悟空,但是唐僧也从来不骂沙和尚。这是为什么?
  第一,沙僧是一个尊重别人的人。他对唐僧就恭恭敬敬地叫:“师父”;对悟空、八戒就诚诚恳恳地称:“大师兄、二师兄”。尊重别人的人自然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第二,沙僧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这种人身上自有一种人格力量。我们常说:“不要欺负老实人。”所以人人都尊重沙和尚。
  理想中,我们或者想成为孙悟空——— 神通广大,或者想成为唐僧——— 德高望重,或者想成为猪八戒——— 左右逢源,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想成为沙和尚——— 默默无闻。但是再仔细想一想,让我们感到无可奈何的是:事实上我们都是沙和尚——— 一天到晚挑着一副担子在走。这担子的一头是理想,一头是现实;一头是事业,一头是家庭;一头是风花雪月,一头是生老病死……
本文在《莱芜日报》发表,被喜阅网收录。
本文被凤办教研网网友转载:

公益广告是明灯

《让爱心传递下去》等系列公益广告视频欣赏
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里看到了一些优秀的公益广告,如饮美酒,沁人心脾。优秀的公益广告应该具备三个特点。
第一,温情,迅速打动人。有一条“让爱心传递下去”的广告,说是一个小男孩,看到妈妈刚给自己讲完故事,就去给奶奶烫脚。他也马上端了一盆水去给妈妈洗脚。我想,当看到小男孩蹒跚地端着脸盆、水溅到他带着天真的微笑的脸上时,天下每一位父母的心都会湿润。
第二,创新,瞄准年青人。有一条劝人将垃圾扔进垃圾桶的广告,大体内容是这样的:车厢里,不知谁扔了一个易拉罐,人们将它当作足球踢来踢去,配上画外音作足球赛场的解说,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忽然,有一个年青人,捡起易拉罐,飞快地扔进垃圾桶,画外音说:“球进了!公德比赛,现在开赛。”这条广告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全新的形式,瞄准了年青人,让人叫绝。 第三,哲理,轻易说服人。濮存昕拍了一条关于公益广告的公益广告。内容是说,一条公益广告的播出,对于社会中的不文明现象也许不能药到病除。但是公益广告就像是一盏明灯,如果每个人的心里都亮着一盏灯,我们这个社会就变得美好了。浅显易懂的哲理,导人向善如同趋水就低。 优秀公益广告的出现,为每一颗向真、向善、向美的心灵点一盏指路的明灯。
(作者:李耐久;来源:鲁中晨刊)

本文被《经济与政府治理论坛》转载
网址:http://web.cenet.org.cn/web/lte/index.php3?file=detail.php3&nowdir=&id=103578

领略读书魅力,经营书香人生

  为了建设书香校园,扎实、深入地开展读书活动,2009年2月25日,莱芜二中“吐丝讲坛”——读书报告会在实验楼二楼网通报告厅举行,会议邀请了莱城区教研室主任王俊相同志,教科室主任范继营同志,莱城区“读书成长报告会”的获奖者王丽娜老师、王翠霞老师、马秀花老师、  沈蓓老师,还有铁车中学的李耐久老师,会议由副校长陶务贤同志主持。  
  报告会上,首先由沈蓓老师、王翠霞老师、马秀花老师、王丽娜老师分别做了题为《做爱读书的孩子,做最好的老师》《在特定的读书实践中撞击智慧的火花》、《人生旅途,书香为伴》《让我怎样感谢你》的演讲,她们的演讲获得了阵阵喝彩,让全校教师认识到了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养成读书习惯,广泛阅读,对个人修养、业务提高、智慧增长的重要意义,也让大家亲眼目  睹了读书成功者的风采,领略了读书对人生成长的魅力。  
  报告会上,铁车中学李耐久老师语出惊人,在他朴素的话语中总能传达出深刻的道理,让听报告的老师耳目一新,让人惊讶的是他身处农村学校,在平凡而艰苦的环境中默默耕耘,不但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更是十几年如一日,积累业务资料,做了上百万字的读书笔记,使自己成了一方面的内行专家。很多老师对他厚如小山的笔记惊叹不已,真正体会到了水滴石穿的骇人力量,感受到了坚韧、执着的意志品质对人生成长的特殊作用。  
  莱城区教研室主任王俊相同志做了总结,他从身边事说起,娓娓道来,阐述了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家庭和谐、为了自身修养、为增强工作能力而读书的观点,让老师们豁然开朗,深受启发,引起了强烈共鸣。  最后,陶校长向全体老师发出了关于“莱芜二中建设书香校园开展读书活动”的倡议,并承诺将在校刊《吐丝》校报《二中学苑》上开辟教师读书园地,开设“吐丝讲坛”——读书讲座等,为教师开展交流活动搭建平台,号召全体教师要为倡导读书新风,营造校园读书氛围而不懈努力。

本文选自:
莱芜教育信息网:
网址:http://www.lwjy.net/news/html/2009-2-27/200922781637.htm
莱城现代教育网
网址:http://www.lchedu.net/Article/lcjy/jyxx/200902/3956.html
莱芜二中网站:
网址:http://www.lwez.net/shownews.asp?id=698

























放学路上

  来到幼儿园门口,早就有许多家长等在那里,家长里短地说着话。到点了,大铁门打开,小孩子一涌而出。每个家长都在人堆里寻找自己宝宝的身影。
  没过多久,我看到女儿玲玲拿着水杯走出来。突然间,我开始考虑:老是赶来、等待、接走,多么没意思啊,不如和孩子玩点游戏吧。
  于是在另一个我接孩子的日子里,在玲玲出来以前,我就藏到一个角落里去,然后偷偷看她的反应。她夹在孩子堆里走出来。我看到她向我常在的位置张望,没有看到我,她马上变了脸色,四处寻找,嘴里还嘟囔着什么。我想她一定是在说:“我爸爸呢?”看到他这个样子,我赶紧从角落里蹦出来,她高兴地大笑起来了。
  我又突发奇想:如果我和妻子某一天恰好都有急事,或者不小心忘了接她,她会怎么样呢?想法刚冒出来,我就意识到,这可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于是我们爷儿俩有了下面的对话:  “玲玲,要是有一天你从幼儿园出来看不到爸爸妈妈怎么办?”
  “爸爸妈妈干什么去了?”她不解地问。
  “我是说如果我和你妈妈都有事,不能来接你怎么办?”
  “怎么办?”她很急切地问我。
  “你可以这样啊:跟着可可的奶奶或者跟着林林的妈妈回去。但是不认识的人你可不能跟着他。”
  “噢,知道了。”她“如释重负”。
  又是一个我接孩子的日子,我藏到一个更隐蔽的角落里去,想看看她究竟会怎样应付没人接的日子。一会,玲玲夹在孩子群里走出来。我看到她还是向我常去的位置张望,没有看到我,她的脸色又变了,她四处寻找,嘴里还是嘟囔了几句。我想:坏了,前几天的教育白费心了!
  可是,就在这时,我发现玲玲像是想起了什么,她又去人群中寻找,很快就看到了林林的妈妈。她立即跟上去,拉住了林林的衣服。
  看到玲玲这番举动,我的心一下子放了下来。太好了!问题就这么简单地解决了。其实是我们天天风雨无阻地接孩子,让孩子丧失了自己回家的能力。
  我忽然想起另一个沉重的话题:如果有一代人垮掉了,那其实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家庭和社会打着爱的旗子剥夺了他们自己站立的机会。  
(铁车中学 李耐久)

本文发表在《莱芜日报》,在发布在莱芜新闻网上
网址:http://www.laiwunews.cn/edu/edu4/edu41/200803/20080321143309.html

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

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演讲稿:我的教育思想

我的教育思想
--青年教师演讲比赛演讲稿
李耐久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导致了教育先行者思想的转变;教育先行者思想的转变,导致了教育形势的改变,教育形势的改变必然强迫教育后行者教育思想的转变。
  我们都是教育后行者,跟在教育形势的后面艰难前行。现在教育形势变了,我们的思想不得不变。以前,我们的教育思想,核心是突出一个“教”字,我们研究的重点是:我们如何教,才能让学生记得住,考得好。现在,我们的教育思想,核心应该突出一个“学”字,我们研究的重点应该是:我们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自己去学。
  在全国、全省、全市、全区、全镇的教师面前,也许我们没有能力走在前列,但是,在全校教师面前,我们应该有能力走在前列。所以,从我做走,从今天做起,改变教育思想,变“教”为“学”,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放在首位,老师只做一个合作者,参予者。
  真理从来不背对我们,而我们却常常背对真理。因此,很多情况下,我们一回头就能看到真理。让我们回过头来,看到教育的真谛。
                  2009.3.26

2009年3月20日星期五

google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谷歌了。
  从igoogle到记事本,到相册,到视频,到文件,到协作平台,到博客,谷歌提供的服务优质、全面、整合。申请一个谷歌帐户,满足了我所有上网的需要。

  谷歌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将不断在此写博,欢迎您的光临!






家校结合 共商大计


  规范办学以来,一年之中学生在家时间达到5个月,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综合素质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学校召开了全校四个级部的家长会,与家长共商教育大计,共同讨论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
  为了让家长会更具实效性、针对性,我校用了三周的时间分别召开会议。初四和初三级部单独召开会议,初一、初二级部同时召开会议。会上,按照学校安排李耐久同志向家长宣讲了规范办学以来的教育教学新形势、新要求;教导处杨怀生主任向家长解释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学生代表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人生打算;家长代表向学校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徐文功校长作总结发言,向家长介绍学校的管理情况以及学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采取的具体可行的措施;会后家长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交流,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大会由政教处尚宪刚同志主持。
  家长会的召开促进了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家长从学校这里了解到了教育形势、学生在校表现,学校从家长那里听到了社会的呼声、群众的意愿。家长会的召开必将对学校和家庭携手教育孩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9.3.10